还记得初遇建大的场景,蒙蒙细雨中柳色青青。沉重的行李箱在积水的地上溅出清脆水花。
那时的稻田还尚青涩,伴着斜风细柳,就那样默默守候在实验楼旁边。不知何时,夏风的尾巴轻抚而过,那摇曳的青葱渐渐漫延上了金黄。转瞬就是秋季,稻田收割,稻香飞舞,稻米晶莹。等大地披上华裳,收割后的稻田被积雪覆盖,一年的收获与成长在土地里默默孕育着新的希望。
初遇建大,难忘稻田留给我的惊鸿一瞥。稻田,我初遇建大时最熟悉的地方。在那里,我陪着在大学第一个遇见的同学驻足停步,度过抵达大学后的第一个黄昏。开始时,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在建筑类的学校中用这样一方土地种植稻子,后来我一次次地在这里驻足停留,每每想要探寻出没的河蟹和麻雀时,我才意识到创造者的用心良苦:在鸟儿的振翅飞翔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在颗颗稻谷的收获中感受共同成长的喜悦。时间漫延向后,春去秋来,稻田里留下了越来越多我的足迹。茁壮生长的稻苗倾听着晨读时我的坚持,许愿树的丝丝红线悬挂着我的期盼,“育米如育人”的石碑上镌刻着我的希冀。我嗅着稻香从微薄到浓郁,四季轮转,感受着生命的细微呼吸。我在这里感受着春种秋收的轮回,同时也在抒写着一个关于成长与收获的故事。
初遇建大,犹记八王书院的神秘探寻。墨色渐渐晕染,觅得一条小径,我闯入八王书院。相比于白昼的日光澄澈,夜间的八王书院别有一番滋味。四周是不见边际的夜色,稀疏星辰撑不起月光的皎洁无瑕,唯有八王书院灯火通明。透过小窗,木屋内的书法字画在灯光映照下清晰可见,配着屋外挂满许愿红绸的灵树,一切相得益彰。站在八王书院的门外,仿佛听见琅琅书声,有夫子释文,不绝于耳;好像听见铿锵剑鸣,有将军习武,英姿飒爽;似乎听见幽幽琴音,有公主抚琴,温婉非常。那一份潜藏在历史里的底蕴,漫溯在时光中的内涵,我有幸在这里觅得。八王书院是安静而沉稳的,但他却引导我领悟学习之道,努力之根,虽默默不语,却胜千言。月朗星稀,听八王书院讲述一段历史;疏影悠悠,看八王书院描绘过往岁月。
初遇建大,因这里而坚强。大学生活的开始,便是那个充满回忆、为期两周的军训。站在学校的运动场边,那硕大的铁架曾让我惊讶,浓浓的锈迹攀上他的表面,很难寻觅一处完好的痕迹。那斑驳的锈迹是血性中的刚毅,是岁月对于不倒战士的崇高证明。在每一个名为青春的日子里,我们都该像他一样刚毅坚强,不断打磨自己,在蓝天下用汗水书写拼搏的意义,在校园中用坚持汲取前行的力量。他在酷暑下陪伴着我,让“摇摇欲坠”的我不轻易说放弃。“你已锈迹斑斑,为何依旧站立?”“因为我叫刚强。”
滚滚向前、铁石广场,这些富含着希望而又坚强的名字鼓励着我们每一天的前行。每个清晨的第一缕霞光都会打在铁人身上,他们见证着我们每一天的步履匆匆,用行动指引我们继续向前。日复一日,我习惯了这个经受风雨,热闹非凡的铁石广场;习惯了这里热闹的外场与人声鼎沸。于是我渐渐地不去思考,把他们的陪伴视为“理所当然”。直到那一天,一座新的铁人出现。当我走进他,他的色泽与其他铁人的不同清晰可见。原来每一届校友回到母校,一尊新的铁人便会屹立于此,日月星转,一尊尊铁人慢慢出现,守护这个被深爱着的地方,守护不断进步的我们。待星月高悬,暖黄灯光撑起无边的夜,铁人依旧站立,他们凝视着远方,联系着五湖四海的校友,诵唱着传承的歌谣。
记得初遇建大时见到鹿鸣呦呦、锦鲤戏水的欢乐,偶遇喷泉身旁那道晶莹虹霞的惊喜,收获孔雀开屏的震撼。初夏转为盛夏,深秋步入隆冬,如今繁花似锦,花开遍地。
细细想来,之所以那么依恋建大,是每一处的依恋都附在校园里的每一道景物之中,创造者将他对这里的每一份眷恋,每一份依存,每一份期望都蕴含在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之中。田野里的稻香翻滚是你,水系中的一叶孤舟是你,石刻上的紫气东来是你,脑海里满满的点滴都是你。若是没有这些,我在何处去体会一岁一枯荣之景,学海无涯之恒,屹立不倒之志,薪火相传之情?加速度对于时间的积分是速度,那我拥抱建大的速度对于这四载时光的积分,是否就是这四载我在这里步步前行的路程?
路漫漫,不知何止。但我拥有如诗校园的种种意象为伴,大步前行。